「蓼」与「蔘」的速记

在多和田葉子的《献灯使》中读到对一种名为「蓼」(たで)的植物的描写。故事有着反乌托邦的设定,灾后农作物匮乏,灾后出生的年轻人消化吞咽食物的能力也在下降,「蓼」意外成了流行一时的高级蔬菜,还有商人发现在公厕附近阴湿土地上「蓼」长得很好,进而专门找公厕进行培育售卖的生财之道。

「蓼」的叶子有辣味,可制作成香辛料。日语中有「蓼食う虫も好き好き」的惯用语,意思是正如连蓼这样辛辣的叶子都有虫爱吃,人们喜好不同也很正常,可能有点像「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」。

《献灯使》的主人公義郎偶尔会在明信片上写关于水蓼被当成高级蔬菜的事,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:

每当写「蓼」这个字时,就会唤醒義郎写字时的喜悦。

不禁想起之前的博文中有提到过一次「蔘」这个字。它的训读读音「ちょうせんにんじん」其实就是「朝鮮人参」。日语中「人参」一般指胡萝卜,「朝鮮人参」或「蔘」才是中文中的药用、贵价的人参——高丽参。「蔘」这个字,用大辞泉甚至查不到,普通的日文输入法也打不出来,实在要写汉字,一般都是写「朝鮮人参」。综艺节目组显然是为了节目效果而故意刁难人,才出这么一道「这个汉字的训读读音有9文字哦」的超难题。

两个字长得像,也同样都笔划多,多到能唤醒书写的喜悦。但差异几笔,却注定了一个长在脏兮兮的阴湿处随处可见,另一个被誉为百草之王、一串宝石的天壤之别。